-
持久清新
- 武汉中考物理答案大全: 选择题: 题目1: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答案:正确 题目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答案:正确 题目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答案:正确 题目4:物体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水的重量。 答案:错误(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的重量成正比) 题目5: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热量。 答案:错误(电流通过导线时,不会产生热量) 填空题: 题目1:物体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正确 题目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正确 题目3: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小。 答案:错误(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小) 题目4: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答案:错误(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反比) 计算题: 题目1: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重力为200牛,求其重力加速度。 答案:G = 200 / 5 = 40 M/S² 题目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上抛出,求其落地时间。 答案:T = V/G = 10 / 9 = 1.11秒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问题及其答案,仅供参考。
-
紫南
- 武汉中考物理及答案大全 选择题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动量就越大。 D. 物体的势能与重力有关,与质量无关。 答案:D 填空题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即F = MA。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 = S/T表示。 答案:动能 = 1/2MV^2;势能 = MGH;速度 = S/T;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计算题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10 M/S²的加速度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V = AT = 10 M/S² × 5 S = 50 M/S。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大小为20 N,物体的质量为10 KG,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 答案:F = MA = 10 KG × 9.8 M/S² = 98 N。 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A = F1 - F2 = MG - N = 10 N - 20 N = -10 M/S²。 实验题 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步骤:将两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拉动其中一个木块使其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和木块的运动情况。改变另一个木块的质量、接触面的材料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当木块的质量增加时,弹簧秤的示数增大;当接触面的材料改变时,弹簧秤的示数减小。 答案: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和材质、两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
-
奋不顾身
- 武汉中考物理及答案大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改变 B.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可以改变 C. 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改变,但必须通过运动来实现 D. 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改变,但必须通过平衡来实现 答案:C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是一种电磁波 B. 光是一种粒子 C. 光是一种波动 D. 光是一种能量 答案:A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是一种机械波 B. 声是一种电磁波 C. 声是一种粒子 D. 声是一种能量 答案:A 下列关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是由电荷的运动形成的 B. 电压是电势能与动能的差值 C. 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D. 电场是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差值 答案:A 下列关于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场是电场的一种 B. 磁感应强度是磁场的一种 C. 磁通量是磁场的一种 D. 磁化率是磁场的一种 答案:B 下列关于热力学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种度量 B. 功是系统能量的一种变化 C. 热量是系统能量的一种变化 D. 温度是系统能量的一种变化 答案:A 下列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会同时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会同时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但方向相反 C.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会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但大小相等 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会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D 下列关于浮力的计算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_浮 = (ρ_液 G) V_排 B. F_浮 = (ρ_物 G) V_排 C. F_浮 = (ρ_液 G) V_排 (ρ_物 G) V_排 D. F_浮 = (ρ_液 G) V_排 (ρ_物 G) V_排 (ρ_水 G) * V_排 答案:A 下列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_支 = F_动 B. F_支 = F_动 F_滑 C. F_支 = F_动 - F_滑 D. F_支 = F_动 - F_滑 F_重 答案:C 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B.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C.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乘积 D.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来体现的。 答案:位移或加速度 在物理学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米/秒。 答案:__米/秒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米/秒。 答案:__米/秒 在物理学中,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的一条闭合曲线。 答案:正电荷 在物理学中,磁场的方向可以用右手螺旋法则来判断。 答案:右手螺旋法则 在物理学中,电阻是导体对电流产生的阻碍作用。 答案:电阻 在物理学中,电容是电容器存储电能的能力。 答案:电容 在物理学中,磁通量是描述磁场对空间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积分。 答案:磁感应强度 在物理学中,功是系统能量的一种变化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中考相关问答
- 2025-05-18 数学中考格式怎么写
在数学中考中,答题格式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题目要求: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确保你完全理解了题目的每个部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解题过程:按照题目的要求,开始解题。使用适当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你的计算...
- 2025-05-18 2025年中考加分政策南昌高中
2025年中考加分政策南昌高中的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政策内容: 南昌市将实施中考加分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政策包括了对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加分项目: 体育...
- 2025-05-18 武汉中考第一批次录取
武汉中考第一批次录取是指在武汉市进行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中,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志愿,按照一定的录取规则,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高中阶段学校进行学习。这一批次的录取通常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 在武...
- 2025-05-18 中考数学怎么复习快
中考数学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以下是一些建议: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中考的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目标。 基础知识巩固:中考数...
- 2025-05-18 京津2025年中考扩招政策是什么
京津2025年中考扩招政策是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提高教育公平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决定在2025年对中考招生名额进行适当增加的政策。具体措施包括: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根据各高...
- 2025-05-18 中考班里有多少老师
在中考班级中,通常有一名班主任和若干名任课教师。班主任负责管理和组织学生的日常事务,而任课教师则负责教授各科课程。具体人数可能因学校规模、班级人数和学科设置而有所不同。...
- 推荐搜索问题
- 中考最新问答
-
闭口不谈往日小芳 回答于05-18
冰淇淋 回答于05-18
南楼月下 回答于05-18
泽城美雪 回答于05-18
依舊是回憶 回答于05-18
酿桃 回答于05-18
黑夜的沈寂 回答于05-18
吥懂y;y珍惜 回答于05-18
玫瑰凋零了 回答于05-18
浅夏初雨 回答于05-18
- 北京中考
- 天津中考
- 上海中考
- 重庆中考
- 深圳中考
- 河北中考
- 石家庄中考
- 山西中考
- 太原中考
- 辽宁中考
- 沈阳中考
- 吉林中考
- 长春中考
- 黑龙江中考
- 哈尔滨中考
- 江苏中考
- 南京中考
- 浙江中考
- 杭州中考
- 安徽中考
- 合肥中考
- 福建中考
- 福州中考
- 江西中考
- 南昌中考
- 山东中考
- 济南中考
- 河南中考
- 郑州中考
- 湖北中考
- 武汉中考
- 湖南中考
- 长沙中考
- 广东中考
- 广州中考
- 海南中考
- 海口中考
- 四川中考
- 成都中考
- 贵州中考
- 贵阳中考
- 云南中考
- 昆明中考
- 陕西中考
- 西安中考
- 甘肃中考
- 兰州中考
- 青海中考
- 西宁中考
- 内蒙古中考
- 呼和浩特中考
- 广西中考
- 南宁中考
- 西藏中考
- 拉萨中考
- 宁夏中考
- 银川中考
- 新疆中考
- 乌鲁木齐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