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大学相关问答
- 2025-05-04 男大学生用什么头像
在选择男大学生的头像时,应考虑个人喜好、专业背景以及可能的社交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 自然风光:选择一张反映校园环境或自然风光的照片可以体现学生的学术氛围和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可以选择校园的一角,或者一个美丽的自然景...
- 2025-05-04 聊城大学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
聊城大学通知书发放的时间通常在每年的6月到7月之间。具体时间可能会因学校、专业和招生批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关注学校的官方通知或咨询招生办公室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 2025-05-04 为什么大学全是美女
大学里美女众多的原因可能包括: 社交环境:大学是年轻人社交活动频繁的地方,学生和教职工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外貌的展示。 媒体影响:电影、电视、杂志等媒体经常将女性描绘成美丽的象征,这种文化影响可能导致人们对大学校园中的女性...
- 2025-05-04 大学生军训是为了什么
大学生军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同时增强国防意识,提升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军训,大学生可以学习到军人的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2025-05-04 2025高考423分能上什么大学
2025年的高考423分,对于不同的省份和年份,能上的大学层次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这个分数在很多省份的本科批次中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具体能上什么大学,需要参考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各个大学的招生计划。 以广东省为例,20...
- 2025-05-04 福州马尾有什么大学
福州马尾区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这里有一些知名的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福州市仓山区,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福州大学(FUZHO...
- 推荐搜索问题
- 大学最新问答
-
轻伏你肩 回答于05-04
浅笑依然 回答于05-04
酒久旧友 回答于05-04
捧着风的少女 回答于05-04
白色季节 回答于05-04
回忆录像 回答于05-04
- 北京大学
- 天津大学
- 上海大学
- 重庆大学
- 深圳大学
- 河北大学
- 石家庄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大学
- 辽宁大学
- 沈阳大学
- 吉林大学
- 长春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哈尔滨大学
- 江苏大学
- 南京大学
- 浙江大学
- 杭州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大学
- 福建大学
- 福州大学
- 江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济南大学
- 河南大学
- 郑州大学
- 湖北大学
- 武汉大学
- 湖南大学
- 长沙大学
- 广东大学
- 广州大学
- 海南大学
- 海口大学
- 四川大学
- 成都大学
- 贵州大学
- 贵阳大学
- 云南大学
- 昆明大学
- 陕西大学
- 西安大学
- 甘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西宁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呼和浩特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宁大学
- 西藏大学
- 拉萨大学
- 宁夏大学
- 银川大学
- 新疆大学
- 乌鲁木齐大学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人才。然而,当前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存在一些壁垒,需从优化政策、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创新一线流动。
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企业科研平台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人才集聚的瓶颈。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向企业延伸,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战略科研平台;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协同创新,构建区域创新生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全球技术竞争与合作,确保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市场前沿需求。
积极拓展企业一线科技人才未来发展空间,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一方面,推动建立以市场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科技人才实行“破格直评”,直接评定高级职称;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校企科研成果、人才评价互认机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不同领域,突出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确保人才在不同单位的评价结果能够相互认可,破除双向流动的身份壁垒,从而实现人才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顺畅流通。
改进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消除企业科技人才后顾之忧。完善荣誉激励体系,在各级科技项目、人才计划、社会荣誉评审中,向在企业创新创造的一线科技人才倾斜,给予企业的科技人才应有的认可和荣誉。同时为企业科技人才提供多层次保障,实施“科创人才安居工程”,在产业园区配建人才公寓并给予人才租金补贴。
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创新组织形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兼聘制”,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兼职授课、参与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同时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到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实现“编制在院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推动校企科技人才、仪器设备、场地硬件等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行“银发专家顾问团”“候鸟式专家工作站”等模式,吸引退休科学家及短期项目专家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7日18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文章来源:http://edu.people.com.cn/n1/2025/0417/c1006-4046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