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教育相关问答
- 2025-05-16 开学前如何保护健康教育
开学前如何保护健康教育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学生们即将重返校园。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于学习效率和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特此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开学前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 2025-05-16 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安团实验学校安全措施如何?
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安团实验学校的安全措施是全面的,包括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学校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学生在一个安全...
- 2025-05-16 日语线上教育价钱如何选
在选择日语线上教育时,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课程: 了解课程内容:首先,您需要了解所选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同的课程可能包含不同的教学模块,如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以及...
- 2025-05-16 低谷如何对待家人教育
在面对低谷时,对待家人的教育是一个需要谨慎和细致处理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沟通:与家人坦诚地交流你的感受、挑战和困难。解释为什么你可能无法像平时那样参与教育过程,并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制定计划:与家人一起...
- 2025-05-16 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安团实验学校奖学金政策
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安团实验学校奖学金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奖学金设置: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市级奖学金等。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旨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
- 2025-05-16 湖北荆襄磷化工集团公司高级中学学校有哪些课外活动?
湖北荆襄磷化工集团公司高级中学的课外活动丰富多样,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外活动: 学术竞赛: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奥林匹克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竞争意识。 ...
- 推荐搜索问题
- 教育最新问答
-
毒妇 回答于05-16
孤独先生 回答于05-16
你该被抱紧 回答于05-16
琴动心弦 回答于05-16
烟花不堪剪, 回答于05-16
神经病 回答于05-16
初阳绽放 回答于05-16
- 北京教育
- 天津教育
- 上海教育
- 重庆教育
- 深圳教育
- 河北教育
- 石家庄教育
- 山西教育
- 太原教育
- 辽宁教育
- 沈阳教育
- 吉林教育
- 长春教育
- 黑龙江教育
- 哈尔滨教育
- 江苏教育
- 南京教育
- 浙江教育
- 杭州教育
- 安徽教育
- 合肥教育
- 福建教育
- 福州教育
- 江西教育
- 南昌教育
- 山东教育
- 济南教育
- 河南教育
- 郑州教育
- 湖北教育
- 武汉教育
- 湖南教育
- 长沙教育
- 广东教育
- 广州教育
- 海南教育
- 海口教育
- 四川教育
- 成都教育
- 贵州教育
- 贵阳教育
- 云南教育
- 昆明教育
- 陕西教育
- 西安教育
- 甘肃教育
- 兰州教育
- 青海教育
- 西宁教育
- 内蒙古教育
- 呼和浩特教育
- 广西教育
- 南宁教育
- 西藏教育
- 拉萨教育
- 宁夏教育
- 银川教育
- 新疆教育
- 乌鲁木齐教育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简称“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以促就业为目标,立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迅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急需,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主要面向本科、高职(专科)中高年级学生开设。
“微专业”主要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高校要结合实际需要开设多种类型的“微专业”,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发挥“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专业课程群3—10门课程,完成学习任务。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主要分为基本素质提升类、专业技能训练类、人工智能应用类、实习实践类。高校要优先发动2025届毕业生参与并获得相应学习成果证明,帮助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落实去向。
高校是实施“双千”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探索学习成果证明等采集查询机制,广泛汇聚培训资源,开发系列课程。下一步,将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分别开设专区,年内分批发布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一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自主开发培训资源,支持高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协同,深化校企对接合作,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和实习实践。